首頁 生活讀物 最有生命力的地方不在別處,在墓地 最有生命力的地方不在別處,在墓地Amber生活讀物2024-12-24 ,, 在這裡,死亡與生命並非對立,而是同一條河流的不同段落。 正在歐洲自由行,這一站來到了丹麥。這裡給人一種重視生活品質的氛圍,處處可以看見不同造型的腳踏車,或是貼心設計融入在城市裡。要說他是一個適合旅遊的國家嗎?我個人認為是適合居住的國家。 某一天,我一個人在住宿附近騎腳踏車閒晃,剛好經過一個滿是植物的地方,瞬間感到精力充沛豐沛的我一下就被吸引過去。 ▎才驚覺,這裡是墓地耶 雖說是墳墓所在,但還是有很多居民在這裡散步聊天。這個墳場跟我去過的任何一個埋葬之地都不一樣。這裡圍繞著豐盛的能量,能輕鬆地被這裡的小動物跟昆蟲植物的喜悅給感染。以不人為的方式用草叢圍出的一個個墓地,墳墓旁長出新的花草樹葉、蜜蜂、松鼠、喜鵲,好多動物們在這裡分享,是散步、哀傷、生長、思考人生,更是生命最旺盛的地方。 ▎生命從沒有消失過 我站在一棵古老橡樹下,看著四季更迭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痕跡。春天的嫩芽從墓碑旁破土而出,夏天的綠蔭為悼念者提供了遮蔽,秋天的落葉覆蓋著百年前的墳塚,冬天的寒意則讓一切回歸沉寂,等待再度甦醒。在這裡,死亡與生命並非對立,而是同一條河流的不同段落。 在北歐神話中,生死之間的界線本就模糊,而現代丹麥人將這種理念融入了他們的生活方式——墓地不僅是悼念之處,更是社區的一部分,是生活的延續。 這與我熟悉的亞洲墓地截然不同。在我的家鄉,墓地常被視為陰森之地,人們過度的禮節與祭拜時特定的種種儀式規則,總讓我覺得有些刻意。而這座如同植物園般的墓園,一位年輕母親正教導她的孩子認識野花,就在一塊墓碑旁;兩位老友坐在長椅上分享近況,身後是逝者的名字。 ▎在這裡,死亡是生命自然的一部分,而非需要迴避的恐懼 一切都是很和諧舒服,沒有造作,所有情緒能量自然湧現,如同生命本質一樣。在這座墓地只有允許發生,沒有祭祀、沒有拜拜,只有讚嘆,讚嘆我們與死亡從不分離,如同我們與生命從不分離。 當我離開墓地時,腦海中浮現一個念頭:或許我們最需要學習的不是如何面對死亡,而是如何真實地活著——帶著對生命轉變的接納,理解每個結束都是某種開始的前奏。 在那一刻,死亡不再是我需要恐懼的終點,而只是生命長河中的一個彎道,水流依舊,只是改變了方向。 生活讀物 觀看更多文章 生活讀物 最有生命力的地方不在別處,在墓地 在這裡,死亡與生命並非對立,而是同一條河流的不同段落。 閱讀更多 » Amber 2024-12-24 生活讀物 廚房裡的人生哲學:當料理遇見直覺 我不知道成品呈現如何,反而沉浸在過程中,邊煮邊隨心安排。料理的樣子、味道跟口感 ,一切保持神秘,直到入口享用。 閱讀更多 » Amber 2025-01-24 Amber 於2022年開始經營自媒體,分享無麩純植食譜,並在MM食療過程中持續練習尊重身體的需要,同時也尊重生活的多樣性和靈魂的自由。2024年,緣份指引我走向聲音療癒的世界,透過音頻振動為有緣人鬆開內心的結,重拾那個會對生活微笑的自己。 下一 文章 從番茄醬開始做的義大利麵
生活讀物 廚房裡的人生哲學:當料理遇見直覺 我不知道成品呈現如何,反而沉浸在過程中,邊煮邊隨心安排。料理的樣子、味道跟口感 ,一切保持神秘,直到入口享用。 閱讀更多 » Amber 2025-01-24